白云区石门街2014年成立,面积20.2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转居社区。辖区总人口1.88万,其中长者约4500人。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社区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且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传承,如龙舟、舞狮、粤曲等。每逢节庆,粤曲粤剧必定是少不了的娱乐“大餐”。随着街道的变迁和发展,粤曲粤剧传承出现后继无力,日渐式微的情况。“璀璨粤曲·岭南传承”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

平台搭建老教室来了小黄鹂

社区中有一个成立的剧团,在历史上获得过很多的荣誉,现在这一批骨干已经步入白发苍苍的年龄,辖内其他社区还有很多私伙局,也就是零零散散的几个爱好者聚在一起唱唱粤曲。粤曲艺术家们渴望自己的毕生所学有年轻一代继承,期望社区通过各种宣传,学习班、学堂等,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粤剧团,去传承这粤曲瑰宝。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和年轻一代交流,吸引他们过来学习。

本项目以辖区的城乡结合的实际情况,开展资源盘活、整合与需求的有效结合工作。社工发现这批日常中以粤曲为乐的长者,虽然对现实无奈,但心中粤曲的传承焦虑万分。愿意全身心投入到粤曲的教授中去,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可是,上那里去找人呢?刚好,这帮长者日常自娱自乐开展粤曲排练地方,是村里旧小学改造的日托中心,一墙之隔就是村里的新小学。家综社工正在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服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通过社区调研及多方沟通之后,分析决定,在社区中搭建一个这帮粤曲长者和社区年轻一代的沟通互动平台。该项目通过打通学校第二课堂服务的计划的延伸,以第二课堂兴趣班的形式,将学生聚集到排练室,由剧团的团长亲自出马教授粤曲,在旧课室里面开始了粤曲的培训。这里在平台的搭建方面,学校达到有关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学生学习自己兴趣爱好,粤曲私伙局长者“有人可教”。新一代终将粤曲唱响。老幼互动平台的搭建,筑起一道新的风景线。

团长桂姐手写板书粤曲,小学生兴致勃勃开始学习

在项目前期,社工对村委、街道相关部门、农村长者、社区学校等多方分别进行需求调研,初步制定粤曲传承项目的实施内容,通过深入走访及沟通,打通各方在项目推进中的角色和分工,以及明确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后,社工启动粤曲传承项目的前期铺垫工作及宣传计划。通过协助制定培训计划、招募学校学生参与等,在得到街道、村居、学校、家长、文娱剧团等各方的支持后,开始了粤曲的传唱。在此基础上延伸对粤曲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器具等等的普及及尝试,激发小学生对粤曲的兴趣爱好,也让教授粤曲的老师们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更好掌握如何以这帮小学生打交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会他们,如何才能令到他们更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对以后粤曲的教授学习有非常大的启发,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筑巢引凤”。

潜移默化以曲为媒,老少结谊

进入中期阶段,桂姐除了粤曲基础唱法的传授之外,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完整的节目效果,也就是形成节目的前奏铺垫。包括了形体姿态,动作表情等等,在不经意间对这帮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形体矫正产生很大的作用,另外,这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不定时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开放给学校老师、社区居民等,促进社区居民对粤曲的学习热情及支持。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社工有意引导小学生与桂姐这帮长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家里长辈沟通,尊老敬老;桂姐这帮长者则慢慢了解了现在的年轻一代,也学会如何与他们更好地互动。

休息时间,桂姐和她们风趣介绍相关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

该项目累计开展多场活动,参与人次约300人次。除了发展兴趣爱好方面,还以训练节目为小目标,作为社区内公众表演节目,极大的将粤曲的新声介绍给社区居民。另外,借助该项目初步搭建了老少互动平台,搭建培育后续社区服务结对联动义工储备库,为联动学生、学校、家庭、长者等构建基础平台。

社工在项目的执行中发现,社区中的很多资源是很丰富的,解决社区问题或是需求,其实往往可以将目光聚焦到社区的资源中去,以社区原有的资源解决社区的问题。另外,社区各方之间往往缺乏一个平台,缺乏搭建平台的人。社工的出现,刚好可以盘活整合社区资源之后放入到搭建的平台之中,使得社区需求得到满足。

作者:苏意祥

单位: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石门街社工服务站)

联系方式:1380243055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