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家,我们送你们回家;

若无家,我们给你们家一样的温暖。”


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强、防控难、自身防护能力弱,是民政领域工作的重难点。一直以来,员村街秉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多措施、多途径构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爱心网”。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这一关键时期,员村街道加大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救助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切实维护生活无着落人员的基本权益。

员村街积极响应市、区民政局对街面流浪人员救助的号召,成立了一支由民政科、城管执法队、公安民警、社区医生组成的流浪人员救助专班服务队,对辖区内主干道、人行天桥、过街隧道、立交桥底、地铁站沿线、公交站等场所进行全天24小时巡查,一旦发现流浪人员,服务队立即出动。

2月18日至3月1日两周内,员村街道共出动200车次、800人次,共发现流浪乞讨露宿人员7人,其中不愿进救助站3人、在街道帮助下投靠亲友2人、返回居住地1人、送至精神病院1人。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背景不尽相同、求助诉求也不尽相同。街道针对不同类型的流浪人员精准巡查、精准救助、主动救助、应助尽助。

案例一:男子拒不配合

2月19日早晨7时左右,城管执法队发现一名未戴口罩、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子躺在人来人往的亲水码头“晒太阳”,立即上报。救助服务队接到通知后赶往现场。该男子情绪极不稳定且存在暴力倾向,既不配合疫情防控、也不接受救助。

经过街道民政科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民警、医护人员长时间耐心劝导,该男子终于平复情绪,配合体温测量及轨迹记录,戴上工作人员送上的口罩,并接受应急食物。

据了解,该男子姓郭,家住白马小区,其表示自己喜好收捡废旧物品并拒绝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救助服务队尊重当事人意愿,做好兜底工作,为其派发了保暖衣物和食物,并成功劝导其回家。

案例二:无法辨别身份

2月20日上午,员村街工作人员巡逻黄埔大道桥底,发现一名精神恍惚的年轻男子,身份无法确定。

救助服务队第一时间为其做好体温测量及防护物资的派发,耐心询问其近期生活轨迹及身份信息,并借助公安相貌比对确定了身份。该男子姓蒋,疑似精神异常,无法联系其家人,经过长时间劝导,其同意接受救助。救助服务队联系派出所将其送往救助站。救助站人员经初步检查,建议将其送往精神病院。

在反复交流确认后,派出所值班民警联同救助服务队驱车赶往里水精神病院,最终该名流浪人员成功入院。

另外,救助服务队在巡查期间,还发现几名来穗务工人员,他们因工作单位受疫情影响未能开工而流浪街头。救助服务队一方面做好这些人员的体温记录、派发救助物资等工作,另一方面为其联系亲人朋友,指引其返乡或投靠亲友。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疫情无情人有情,

员村街的流浪救助专班服务队一直在行动,

用暖心的服务

让辖区的流浪人员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有所归属,

让街道的流浪救助工作为抗疫筑牢一道防线,

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暖色。

文章来源:乐学员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