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通过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社会救助模式,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

建机制,提升协同处置质效

实施“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力量衔接”“联动慈善组织建立全市慈善项目转办转介平台”等具体措施,要求全市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和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提供持续、便捷、高效的慈善救助服务。

打造枢纽型慈善组织,创新“1+1+N”慈善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转办转介机制,及时将线上、线下社会救助需求转办转介到慈善组织,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应积极为困难群众帮扶项目提供资源链接、能力建设等支持,设立救助帮困类别,为照料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社会融入、走访探视等项目给予最高80万元的资金资助。

搭平台,强化资源互联互通

依托广东省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对接机制,通过整合慈善帮扶资源需求、供需台账,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建立健全跟踪保障机制,定期将慈善帮扶资源供给信息台账提供给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站,推动慈善救助高效惠及群众。

激活社区慈善力量,全面构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三融合”的社区慈善机制,关心帮扶散居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特殊困难残疾人等群体;创设社区慈善项目,持续开展“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实施微心愿、安居计划等社区慈善项目。

打造“珠珠慈善医疗救助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医疗救助政策、公益慈善组织、医院、企业等多方面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资金申请、资源链接、筹款支持、信息咨询指引等服务。

优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事项清单,涵盖政策、服务、慈善等,将清单纳入全市社会救助服务“一证一书一清单”(即身份证明、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承诺授权书、救助服务清单)改革,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的系统化、规范化。

在社区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咨询活动对接广州市社会救助审批一体化平台等信息系统,利用语音呼叫技术实行“智·关爱”项目,对全市6万多名困难群众定期开展电话访问和入户探访服务,主动发现群众困难需求,并通过“穗救易”系统联动慈善组织及时解决,提高救助帮扶的精准性、及时性。

依托“穗好办”作为救助服务载体,吸纳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构建群众即时点单、系统一键转办、政府精准接单、组织定向派单的“1+N”救助服务体系。深化“穗救易”+“善助”模式,持续探索慈善力量参与惠民保障工作,推出“穗救易·善行卡”,面向广州市低收入居民(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实施乘坐公共交通半价优惠政策,让慈善深度参与群众服务的每个环节。

· END ·

文稿来源:广州民政微信公众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