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首次进行审议,此次社会救助法草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在过去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传统社会救助对象的基础上,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以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同时社会救助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在广州鹤龙街,彭女士的故事正是这一政策温暖的缩影。《新闻周刊》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彭女士曾是一名保洁员,每月约有2800元的收入,然而,疾病的袭来,改变了她的生活,药费、房租还有女儿的学费,压得她喘不过气。

转机发生在2020年,在被认定为低保救助对象后,广州白云区鹤龙街的社工,通过“穗救易”平台,为她建立了“全息画像”,串联起民政、医疗、住建等多个部门的资源。

社工帮助她申请了公租房,租金每月36元;此外,每月的低保金三千多元,每月还提供1000元的生活物资;医疗救助,让她每月自付药费降至几十元,女儿的教育救助则实现学费全免。社工还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为她申请到了一个街道的公益性岗位。

彭女士的经历生动展现了社会救助政策的温度与力量。随着《社会救助法草案》的推进,更多像彭女士这样的家庭将被纳入救助范围,获得及时、精准的帮扶,共同迈向更有希望的未来。未来,风向标社工将继续深化与多部门的联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希望之光,共同绘就社区和谐美好的新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