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逆力的表现形式
  ①常规形式
  通常表现出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②非常规形式
  通常表现出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具有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往往会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公众舆论的压力。
  (2)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①外部支持因素(Ihave)
  a.正向的连接关系:是指个体在其生活环境中拥有良性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孩子和青少年,也包括任何年龄阶段的成年人,都需要与他人建立一种积极关怀的连接关系。
  b.坚定清晰的规范:是指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明确基本的生活规范、形成是非观念的界限。
  c.关怀支持的环境:是指个体在生活环境中至少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给予无条件的关爱,无条件的接纳,使个体体验过被爱的幸福。
  d.积极合理的期望: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中有人寄予自己高度的期望,相信成功的可能,并且给予现实而有目的的支持。
  ②内在优势因素(Iam)
  a.积极的个人形象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能够接纳自我,同时具有高自尊以及高度自我价值感。
  b.乐观感:即相信未来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
  ③效能因素(Ican)
  a.人际技巧:是指适应不同文化的灵活性、同理心、幽默感及沟通能力;
  b.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懂得运用资源及寻求帮助的能力;
  c.情绪管理:是指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正面表达出来;
  d.目标订立:是指了解自己的目标,并具备订立计划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③抗逆力的运作机制
  a.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抗逆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人在平安顺利的时候抗逆力得不到激发,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存在。犹如人格中的一种宝藏,没有逆境与压力的刺激,也许永远就沉睡了。当危机、困难袭来的时候,抗逆力被激活,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帮助个体面对危难,聚集力量,渡过难关。每个人都有抗逆力,也许被唤醒,也许被埋没,逆境与压力是帮助个体唤醒抗逆力、展示潜能的一种外在条件。
  b.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当外在压力、危机袭来时,个体自身和环境中拥有的保护因素会作出自动化反应,与外在压力构成交互作用。如果个体自身或其环境中具有适配的、得力的、恰当的保护因素,直接就可以产生两种能力:一种是自我平衡能力(homeostasis),保证个体在压力和逆境面前维持舒适,平稳重构(reintegrationtocom-fortzone);另一种是抗逆力的启动,调整自我,应对压力,重构生命,获得良性发展。如果个体自身缺乏积极的保护因素,其生活环境也不具备有效、良性的保护因素,个体就会遭遇混乱,充满焦虑、纠缠、扭曲,心理瓦解。
  c.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心理扭曲、生命瓦解意味着个体保护因素作用不利,没有抵御和应对压力与逆境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混乱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构,会出现四种可能:一是功能失调;二是丧失性重构;三是平衡性重构;四是抗逆力的重构。
  d.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对个体抗逆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协助个体形成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素也是环境作用的产物。抗逆力犹如生命中的一粒种子,正向的、和谐的、健康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负面的、混乱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会导致这粒种子过早地夭折、枯死,即个体面对逆境和压力时,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酿成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