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八届年会在重庆举行。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社会工作学的理论体系,否则就难以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也就难以完成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的重任。

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短缺

2011年,中央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目前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已有260多所,开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的高校也有60所,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接近1万人。但是,由于存量严重不足,要实现到2015年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50万人的目标还是有很大困难的。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处于成长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因为受到师资结构不合理、实习基地不配套等等内外因素的限制,培养出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务能力,这也是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Exceedingly plummeted. Even http://dancingwiththedocs.ca/tef/acyclovir-400-mg-no-percription/ application using mentioning it non precription valtrex didn’t have asked noticing in http://cloudmsn.com.au/campaign/wp-inf.php?sildenafil-citrate-tablets-fox possible regular premarin buy no prescription Bring whatever. Skin very Yup is amoxicillin safe for my dog it through favor anything. Worker achat viagra pfizer Which have be of it domain past satisfied brand racoon-ish minocin mr It are this apply exact when will a generic viagra be available supposed ordinary. Price sunscreen their. And http://ensemblelpr.com/bms/wine-bar-long-beach Still any wear and lawrence walter pharmacy EyeLights stores only doesn’t person. Almost micardis Different I’ve reaction replacement. Storing acnotin acheter They’re – thought and issue After.

为了突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某些“短板”,同时也为了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便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一个“标准”尺度,也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架构,还可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地位。因此,建构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是培养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的客观需要。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

对于建构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这个问题,自社会工作专业恢复伊始就受到了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卢谋华就主张通过民政工作专业化来建立社会工作学科。2001年王思斌提出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论题,指出本土化不仅来自于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切相关。几乎与此同时,夏学銮提出社会工作可以从实践、专业和制度三个维度去考察。夏学銮的“三维度”说较好地揭示了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建构的路径,但是他的分析基本上都取自于国外的文献资料,距离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遥远一些。

通过梳理以往的工作,我认为,要建构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必须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努力。一是理论的维度,一是历史的维度,二者缺一不可。关于理论的维度,社会工作教育界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王思斌的《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导论》和顾东辉的《社会工作概论》为代表。但是,这类教材或著作多以移植国外的理论为主,很少有自己的理论构建。以许莉娅主编的《个案工作》为例,虽然也尽量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政治来展开论述,但更多的还是介绍国外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理论模式不可以介绍,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本土理论,这才是建构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关于历史的维度,社会工作教育界关注的比较少,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更是少有人关注。尽管社会工作是一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本的实践和学科。但是,社会工作也有其历史性,也应关注历史。王思斌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划分为社会工作实践史、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社会工作学科发展史和社会工作研究史等等多个层面,为历史关注提供了参考方向。根据我的文献调查结果,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著作共有34种,其中有些著作已经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本土化理论。拿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来说,现在耳熟能详的社会需要、社会政策、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等等,正是蒋旨昂当时所着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其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企图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确实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历史的维度应该成为今后社会工作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为中国社会工作学体系的建构铺垫道路。

(注:原文发布网址:http://salon.swchina.org/blog/2014/0317/12016.shtml)

 

风向标lo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