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梁晓梅受信息时报采访登报

人物:梁晓梅,林和街社工服务站主任助理、长者服务项目负责人

如今的年轻人,有着越来越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一份工作,不仅是为了眼下的生活,更是为了追寻前行的光亮。在林和街社工服务站,就有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90后”“95后”社工,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时光,给予社区长者温暖的陪伴,在社区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梁晓梅就是其中一员。

2015年大学毕业后,梁晓梅一心扑在社会服务领域,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长者们安享幸福晚年,同时自己也能成长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扎根社区, 用情用心服务

在大学时期,梁晓梅就读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即将毕业时,她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有过迷茫。这时,几位从事社工行业的师兄师姐帮梁晓梅找到了方向。“师兄师姐们跟我分享了他们做社工的一些经历,谈了他们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考、抱负、理想……他们的激情与投入让我折服、感动。”梁晓梅说。

受师兄师姐们的影响,梁晓梅对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专业的助人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毕业后,梁晓梅来到广州从事社会工作,先后在大塘街、天河南街、天园街做一线社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4月,梁晓梅被机构派驻到林和街社工服务站,一直服务至今。

进入社工行业6年多,梁晓梅主要从事长者服务领域。作为长者服务领域的负责人,梁晓梅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为老人带来幸福感、获得感。为此,她运用专业社工手法,面向林和长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和活动,例如爱心义剪,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理发服务;开设智能手机学习班,教老人学会用手机挂号、电子支付、拍摄照片等技能,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网络生活带来的便捷;还有剪纸、珠串等手工系列活动,提高老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林和服务2年多,梁晓梅始终坚持以社区长者的需求为导向,用情用心服务,让长者们老有所乐。

用情化解独居老人“心病”

学生时期的梁晓梅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到如今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能沟通自如。梁晓梅说,是做社工的经历让她快速成长,教会她倾听和表达同理心,“很多时候,我做得最多的事是陪老人家聊天,听他们倾诉,针对他们的焦虑情绪,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关注。对于他们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们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

80多岁的独居老人周婆婆(化名)是梁晓梅的服务对象之一。在一次探访中,周婆婆向社工透露了自己想轻生的念头。原来,老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很少与家人联系,小女儿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较少与周婆婆沟通。长期承受着身体的病痛,再加上女儿不在身边,周婆婆深感孤单无助,便有了轻生的想法。

为打开老人的心结,梁晓梅与同事多次上门,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社工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人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积压在内心的痛苦慢慢放下。对于周婆婆的身体情况,梁晓梅又积极寻找医疗资源,帮助老人了解治疗和康复的途径,让老人得到及时的治疗。梁晓梅还主动联系了周婆婆的小女儿,告知其母亲的身体、精神状况,鼓励她多与老人沟通,对老人的身心多一些陪伴和关爱。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和治疗后,周婆婆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多了家人的陪伴,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乐观。

看到笑容重新回到了周婆婆的脸上,梁晓梅的内心欣慰又感慨:“老人家特别是独居老人,尤其需要关心。我们作为社工能做的是尽己所能,给他们送去些许温暖。但社工的陪伴始终无法替代家人,所以希望年轻人有空能多回家看看,陪老人看看电视、说说家常,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今年是梁晓梅踏入社工行业的第7年,相较于其他行业,社工的工资并不算高。这些年,因为待遇和工作压力问题,梁晓梅的父母也曾劝她转行,但她本人却一直坚持在社工行列,“机构、同事们的支持,街坊们的肯定,让我的工作充满了动力。”梁晓梅说,她将继续扎根社区,学习更多专业服务技能,为长者和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

(转自:信息时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