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2012届中国社工系毕业生们:你们好!


       时光荏苒,韶华即逝。时间即将流转到2012年6月,这也意味着你们即将带着母校的四年(或三年)培育之恩,同学间的同窗之谊,以及师长的敬爱之情和对毕业后新生活的向往,带着抱负与理想,离开曾经留下汗水与欢笑的母校,踏上一段新的人生征途。

值此重要时刻,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向你们致以深深的祝福和美好的祈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社会是你们展示出色技能和高尚人格魅力的广阔舞台。在母校学习的四年(或三年),你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你们还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母校,已有过你们这样优秀的学子而骄傲。

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奋斗。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改变命运。在这即将离校时刻,相信各位学子已经对这个问题经过了多番思考,并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作出了恰当抉择。

但同时,在此重要时刻,我们保留几个问题与各位学子稍作探讨,希望这点内容能够对您今后的生活或人生有所补益。因为,你我都是社工人。

 

       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我们选择一项职业,首先应对这项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才会更接近合理。首先,让我们的编辑带您来了解一下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开设社会工作的院校258所,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每年毕业学生近2万人。同时,通过职业水平考试,产生了5万多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20余万人,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已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了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此外,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发展了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地方也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中央层面看,2010年4月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国家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人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0月,中央18部门和群团组织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3月,中央19部委和群团组织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意见》和《规划》,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发布实施奠定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2006年以来,民政部等部门围绕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登记管理、继续教育、岗位开发设置和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等环节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在地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衔接、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配套的专业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10年之前(2002年),整个社会对社工一无所知;5年之前(2007年),即使是社工专业毕业生,想要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也十分困难,有限的社工服务机构,有限的岗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已经遍地开花,每月都有数十家社工机构敞开招聘大门,岗位数百个。社会工作这一词语,如今也时常见诸于报端,见诸于各类党政文件中。

源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必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未来10年,社工专业毕业生将供不应求。

而就目前中国而言,社工组织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珠三角地区,从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到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再到北京、辽宁、新疆,几乎任何一个省份都可以看到社工组织崭露头角的势头。而未来几年,在相关政策细化支持下,更多民办社工组织将会如雨后春笋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这样期待和相信。

 

       二、社工系毕业生一定要做社工吗?

 

现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讲求多元化的思维和选择。社工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毕业之际,可以选择继续读研深造、考公务员、进企事业单位、或者做社工。这些都是个人选择,不存在好坏优略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社工专业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不同的职业;同时,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如对社工心向往之,在符合条件之后,也可以顺理成章加入社工行列。关于此话题的拓展,我们来阅读一篇赵环老师的文章:岁末年初话离职。摘选如下:

我觉得,对于社工流失率高这个现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去考量。

首先,社工行业不仅是个比较崇高的行当,也确实是个锻炼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好地方。如果能把各种各样“人”的问题、社会生态系统的问题都理得妥妥当当、做得顺顺利利,那么如果他/她从事其他相关领域,估计也很有用武之地。有人说,奥巴马的三年社会服务经验对他后来当上美国总统是有帮助的。究竟是不是,我不清楚。但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社工行业经常会向其他行业输送不少优秀人才,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或许亦是社工这个行当为社会做出的另一贡献。

其次,与其他行业一样,社工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也可简单分成两种:一种是“不想做这个工作,而不得不做”;另一种是“想做这个工作,并且做了”。可想而知,持这两种态度者所体现出的工作质素也是不尽相同的。导致前一种态度的,往往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比如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所以不得不做,因为这个工作毕竟能供给其职业期待的底限。但是,只要留住其任职的底限一旦消失,他们会很快离开工作。通常持这种态度的员工,工作质素和成效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很多时候是个“良心活”,服务他人的工作是很难用极其精确的科学计量来考核绩效的。

第三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确实该好好研究、反思那些由于感觉“没奔头”而造成优秀社工离职的问题。通常绝大多数社工从业者都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公义感,他们才会投入这个行业。但是目前这个行业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很多人自己很想做社工、对这个工作有很强的归属感,他们在不受重视甚至不受尊重的处境里,陪伴、扶助弱势社群。他们要去帮助他人,就必须输出能量,但是自己却得不到持续的能量输入和全面滋养。此种内外交困的情境,确实很耗能;做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实在很辛苦。

自我觉察是助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元素。社会工作者借着自我觉察的提升,得以更清楚地看到家庭、社会与文化等因素在自己身上所造成的影响,对于自己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有更多了解。自我觉察也包括探索“我”与“工作”的关系。在真诚地帮助他人之余,我们需要颇有智慧地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把自己看得更加清楚适度,得以了解自己在助人工作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资源与限制,进而发挥应有的角色与功能。

一位在深圳工作两年的朋友最后问我,“你说按我现在的工资,什么时候可以在深圳有房子啊。”我开玩笑地问道,“难道你现在是露宿街头?”当然我其实是很明白,他指的是何时拥有自己的房产。我对他说,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选择了从事社工造成的,而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面对的普遍性难题。因此我们不该把社会问题归因给社工行业。对于这样制度困境,很多时候我们实在无能力为。但是,并不是说没有任何主观努力的可能。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调整下自己的认知,改变以往对“拥有”的定义和看法,让自己的有限资源使用更为合理等,最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社工从业者晋升机制的政策法规,对职称和工资上调有了明确的指引。那么,在这种“有奔头”的形势下,如何将个人的生涯规划契合行业发展的机遇,是当务之急要做的功课。

我们依然还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短暂或者永久地离开这个行业。留下的,可以安贫乐道地享受社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不再怨天尤人;离开的,能在其他领域好好发展,未来仍然可以继续关注、支持社工行业的发展。

    三、常怀社工心

 

即使你毕业后不做社工,但我们都是经历过四年(或三年)社工专业课程教育洗礼的大学生,这门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脑海,直接影响着你我生活和人生的行为处事习惯。而这也是大学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即使你今后不做社工,也可以常怀社工心,用社工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为人处世。进一步阅读“常怀社工心—在非专职社工岗位内也可发挥所学所长”。作者陈伟道。摘选内容如下:

从你多次来信与电邮沟通中,我深为你赤子真情、勤奋、乐观与积极的态度所感动。记得数年前,你刚念完社工专业课程时,曾为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事业岗位而懊恼。难得你天资聪颖,长于音乐与舞蹈等艺术;待人接物方面,更见谦逊有礼,勇于服务,敢于承担,你渴望有机会发挥潜能,好好服务人群,贡献社会。从工作锻炼中,你渐次领悟到原来社会工作精神,在社群与组织里,常可实践与坚持。

来信中,你剖白许多念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常感到前路茫茫,疑虑他们学非所用。不少社会人士仍未接纳社工的专业性;加上政府机关在人事聘用时,鲜有特别关顾具社工事业训练的申请者,情况值得大家关心。可是,我不禁要问:难道社工专业生只可在专职社工岗位内发挥社工所学所长吗?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有空间实践社工精神?

京京,我深信你已掌握好《社工实务过程》里“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及结案”那些处事要则,加上熟练的会谈技巧,包括关系建立与沟通方法,纵遇那些不讲情理的客户或诉求,仍能顺利迎刃而解。你不在专业社工岗位,却善用所学所长,融会贯通理论与技巧,坚守社工信念以人为本的精神,专注聆听需要,终于帮助公司疏解客户的怨气,助“客户”之时,也助“己”,委实难能可贵。

社工信念是以人为本,我们深信只要好好动员周遭的社会资源,确切地提升“服务对象”的动机,就有办法积极改善,所谓“明天会更好”;从而使个人、社群或社会里的气氛淡化而日趣和谐。

日常生活里,不妨常怀社工心,多一点关顾社会上那些弱势社群,例如来自农村的民工,从企业单位里无奈下岗的中年人士,刚刑满释放,亟待“帮教”的罪犯者或滥药者等。他们很渴望社会人士多些容纳,体谅与扶持。我们深信社工同学或毕业生在不同岗位上,具可彰显仁爱与关怀的情操。假如你能影响身旁的企业主管,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地乐于聘用那些“刑释人士”,不是正在发挥社工所学所长吗?

总而言之,要贯彻社会工作信念的机会很多。细微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时,自动自觉地认座给有需要者,以至对社会不公义事情,不忘口诛笔伐,投函传媒作出诉求,提出建设性批评与改善之道等。你撰写专栏文章,充分关注大学生就业境况,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括一句,我大胆地说,如要贯彻社工精神的话,机会实在俯拾皆是,又何必拘泥於“只有在专职社工岗位内才以发挥社工所学所长”呢!你们这些毕业生也不妨善用公余时间,多些投身义务工作行列。除了丰富人生体验外,更可把社工精神,伸延下去,薪火相传。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想要与各位2012届社工专业毕业生分享的三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观点也仅代表我们一方的观点。具体做出怎样的取舍和抉择,还是要由个人来决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看,毕业歌已待奏响,毕业生晚会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散伙饭早已提上日程,毕业答辩次第开始,你们只等着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即可以离开母校,奔赴前程!

毕业,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起点,新的征程还在等待着你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兼何职,都请不要忘记曾经的社工情怀,以及社工人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最后,衷心祝福各位2012届中国社工系毕业生前程似锦,一路顺风!

相信未来,与众不同!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

       2012530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op